离婚财产分割可否自行约定 自行约定的法律基础


当婚姻走向尽头,离婚财产分割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重要问题。很多夫妻会疑惑,离婚财产分割能不能由自己来约定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其中的门道。
离婚财产分割可否自行约定
离婚财产分割可以自行约定。在离婚时,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自行约定财产分割,只要该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且双方自愿、平等、公平,协议即有效。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充分考虑各自的利益和需求,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自行约定的条件和程序
协商过程:夫妻双方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协商内容应包括房产、存款、车辆等具体财产的归属和分割方式。
协议内容:协议内容需明确财产清单、分割方式、补偿机制及债务承担条款等,避免隐瞒财产或模糊债务约定。
法律效力:如果双方能够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协议执行。
自行约定的法律效果
法律效力:自行约定的财产分割协议在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义务。
执行问题: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院会根据协议内容判决执行。
无法达成一致时的处理方式
如果双方无法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夫妻双方的收入、财产来源、家庭贡献等因素,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
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1065条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民法典》第1087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70条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