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的后果有哪些 合同终止的后果有哪些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引起的法律后果有,双方不再有执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双方不再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下的各种责任和义务;双方应当归还对方已经交付的财产。例如,购买合同解除后,卖方应退还买方已支付的货款;如果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该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1、适用的条件不同。合同终止既适用于一方违反合同,也适用于没有违反合同的情况;而合同解除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况。
2、法律后果不同。合同终止只是使合同关系向将来消灭,并不溯及力,因此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解除可使合同关系溯及地消灭,因而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
3、适用范围不同。合同终止只适用于继续性合同,即债务不能一次履行完毕而必须持续履行方能完成的合同,如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大部分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而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只能适用于非继续性合同。
合同解除中应注意事项
1、合同解除的方式: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解除,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协商解除需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而法律规定的解除通常是指合同中约定的特定情况下的解除。
2、合同解除的通知:当一方决定解除合同时,应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通知应明确表明解除的原因、解除的日期和解除的方式。如果合同中有约定通知的方式和期限,应按照约定进行通知。
3、解除违约责任:合同解除可能会涉及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合同的具体约定和法律规定,解除合同后,双方应当履行解除合同所规定的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退还已支付的款项等。
4、争议解决方式:如果在合同解除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可以选择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合同中可能有约定争议解决方式的条款,双方应按照约定进行解决。
5、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原本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终止。双方应按照解除合同的约定进行结算和清算,确保各自的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