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送的对象包括哪些 扭送的对象包括哪些
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进行报案:(一)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立即被发现的;(二)被通缉的人;(三)越狱逃跑的人;(四)正在被追捕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的特点
1、扭送的主体普遍性。每个公民都享有扭送的权利,这意味着扭送权是每个公民普遍享有的法定权利。公民可以运用这一权利来保护自己、帮助他人与任何违法行为作斗争,同时也展示了国家对社会正义的支持。
2、扭送的对象特定性。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以扭送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被通缉的人、越狱逃跑的人或正在被追捕的人。扭送的对象仅限于上述四类人,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3、具有即时性和暂时性。这一特征对应于刑事诉讼法第63条中的“立即”一词。公民在发现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时,应立即将其控制住并送往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扭送行为必须立即进行,不得拖延。因此,扭送对于扭送对象的人身自由限制是暂时的,一旦公民将扭送对象移交给司法机关,扭送行为即告结束。
4、保障性。扭送一词中的“送往”强调的是“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体罚,也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这一保障性要求确保了扭送行为的合法性和人权的尊重。
公民扭送错误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公民在扭送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对被扭送人造成人身损害的,扭送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扭送过程中没有造成人身损害,但仍存在错误行为,扭送人应当向被扭送人赔礼道歉。这样的规定旨在保护被扭送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扭送行为的合法性和人权的尊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