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侵权是如何认定 如何认定名誉权侵权
判定名誉权侵权要看多个方面。行为人必须有损害他人名誉的具体行为,而且这种行为要被第三人知道。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受害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个人,而不是广泛的群体。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严重损害,让他们承受不公平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
名誉权和隐私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叠和交叉。名誉权是指个人或组织享有的维护其名誉的权利,包括保护其名誉不受侵犯、维护其名誉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名誉权主要涉及到个人或组织的声誉、信誉、荣誉等,而不是直接涉及到隐私权。隐私权则是指个人或组织享有的保护其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包括保护其个人隐私、家庭隐私、商业秘密等。隐私权主要涉及到个人或组织的隐私权,包括个人隐私的保密性、隐私的界限等。需要注意的是,名誉权和隐私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如果个人或组织在公开场合或媒体上披露了其私人信息,可能会侵犯其隐私权。如果个人或组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公开他人的私人信息,也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权侵权的方式
名誉权侵权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新闻报道失实等形式。侮辱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行为故意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诽谤则是散布虚假信息,导致他人名誉受损。新闻报道失实也可能损害他人名誉。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一般不构成名誉侵权,但若借机诋毁、诽谤,则可能损害他人名誉。在网络上恶意传播他人的不实信息,也是一种名誉侵权行为,这种行为对被害人的名誉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