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网 > 法律知识 > 税法 > 偷税漏税不补税会怎么样后果 偷税漏税不补税会怎么样

偷税漏税不补税会怎么样后果 偷税漏税不补税会怎么样

何平律师
四川秦巴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3-09-23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如果逃税而不纳税,逃税金额超过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将处以刑事处罚,包括三年以下监禁或拘留,以及罚款。如果逃税金额很大,超过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将处以三至七年的监禁,并处以相应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偷税漏税不补税会怎么样后果 偷税漏税不补税会怎么样

  什么是偷税漏税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偷税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而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偷税漏税举报有哪些途径

  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可以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进行书面实名举报。检举人检举税收违法行为应当提供被检举人的名称(姓名)、地址(住所)和税收违法行为线索,尽可能提供被检举人纳税人识别号(身份证件号码),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信息和其他相关证明偷税漏税资料

  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涉税举报要提供的证据,应当越详细越好,包括账册凭证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等等等,原件复印件均可。

  检举人通过信函举报偷税漏税违法行为,可向当地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或稽查局)邮寄信件。举报时应说明被举报人或单位的名称、详细地址,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手段,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途径偷漏税,如收入不入帐、虚增成本、不开具发票等违法事实,最好能提供一些线索和证据。如:有关原始凭证(发票、收据)、资料(合同)复印件等,以便于税务机关对案件的查处,惩治偷税等不法行为。举报可匿名举报,也可实名举报。税务机关依法为检举人保密。

  偷税罪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有纳税的义务,而采取种种手段,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行为人偷税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须出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的目的。过失行为导致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

  漏税是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目等过失行为,而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
相关文章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