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网 > 法律知识 > 刑事法 > 刑法罪名 > 骗保险如何定罪

骗保险如何定罪

何平律师
四川秦巴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3-04-12

  骗保险的行为属于保险诈骗罪,在刑法中规定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标的,虚构保险事故,故意损毁、失窃保险标的或者虚构、夸大损失大小,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骗保险如何定罪  常见的诈骗手段

  第一种是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第二种是医保、社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医保卡资金出现异常,可能涉嫌犯罪,从而诱骗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其第三方支付账户后再转至指定银行账户,骗取资金。

  第三种是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打折、团购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盗划资金。

  第四种是代购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求付款,一旦获取购货款就拉黑,无法再联系。

  第五种是点赞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等平台,套取个人信息后,拨打电话声称已中奖,随后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第六种是刷卡消费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群发刷卡消费欺骗短信,引诱回拨短信上指定的号码查询,然后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中的钱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卡号、密码实施盗划。

  第七种是退款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第八种是钓鱼网站诈骗。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或低价抛售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登录假冒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网银密码、交易验证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第九种是刷单诈骗。刷单是指店家付款请人假扮客户购买店家商品,承诺后续返回本金和返点。刷单一般由“买家”先垫付货款,为卖家的网店提高销量和信用度,并填写虚假好评,卖家承诺及时返还本金和返点。实际“买家”刷单后不返回本金或小额返现、大额失败,并配套其他连环套路骗取“买家”资金。

  骗取保险赔偿金是一种犯罪行为,严重侵犯公民物权,因此定罪时必须加强惩戒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免责声明: 本站法律法规内容均转载自: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及咨询线下律师。
相关文章